“2025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建筑创新应用”案例观摩第三期 | 走进海运大楼 共探资产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 |||||||
| |||||||
9月25日,“2025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建筑创新应用”案例观摩第三期活动在中远海运海运大楼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建筑资产管理领域的实践应用,汇聚来自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浦东新区发改委、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同济大学、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泰康资产投资、上海世博发展、上海临港绿创、上海百联股份、东航-上海云锦、中国融通、上海际华、上海三五一六置业、中海油发展、招商商管、大悦城集团、上海中远海运、上海中远海运资产、博锐尚格等二十余个单位的四十余位行业同仁深度参与。 活动伊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吴景山与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华分别致辞。吴秘书长指出,智慧建筑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将为行业带来全新变革;张总表示,中远海运始终致力于探索资产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此次《上海海运大楼设施设备智能管理平台》成功入选“2025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建筑创新应用”典型实践案例,是对企业践行战略目标阶段性成果的认可。 随后,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博锐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窦强博士带来《人工智能与资产管理》主题演讲。他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破解楼宇资产管理痛点展开,提出“AI+驱动型新场景”理念,强调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打造MPC、FMEA、GRAI三大AI智能体,实现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跨越。结合博锐尚格在多领域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AI在运行控制、异常处置、预防性维护等场景的应用价值,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上海中远海运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东以《海运大楼“BOMA体系与数字智能平台”的建设与实践》为题,分享了海运大楼项目的具体成果。海运大楼作为1997年投用的既有建筑,通过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1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线上化管理。平台依托AI技术,在节能降耗、风险防控、服务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空调综合节能20%,冷热源系统过渡制冷季节能率达36.5%;累计避免30+次风险事件,预防性维护提效20%;租户满意度达98%,并成功助力海运大楼斩获中国首个BOMA BEST4.1铂金级国际认证,跻身全球高性能可持续建筑领域前列。 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智能与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唐箭荷和建筑数字化运维工程师带领参会嘉宾进行项目观摩,实地展示海运大楼建筑数据资产及智能管理平台的运行场景,包括冷热源系统自主调节、空调末端双控模式、设备异常智能诊断等,让嘉宾直观感受AI技术为建筑资产管理带来的高效与便捷。建筑数据要素建设研讨会随后召开。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蔡震洲作致辞。他表示,基于海运大楼通过应用BOMA标准与数智技术实现绿色更新的成功实践,期待与会嘉宾深入探讨数据要素建设,共同推动建筑资产运营标准化、绿色化转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与会嘉宾围绕建筑数据要素建设与资产可持续运营、建筑数据要素标准体系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白泉主任结合习近平主席在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致辞指出,推动建筑数据要素建设是建筑行业践行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央国企在此进程中责任重大,中远海运在智慧楼宇运维方面的成果树立了良好榜样,增强了行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随着第三次AI浪潮的持续推进,智慧建筑将从单一建筑的智能化,向多建筑协同、跨领域融合发展,此次海运大楼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智慧建筑的深度融合,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智能与数字化部/技术应用部) | |||||||